彩神 - 彩神
彩神2023-01-31 16:05

立春:春意生发冰雪中******

  立春:

  春意生发冰雪中(解码二十四节气)

  “二十四节气”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,认知一年中时令、气候、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,2016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。为了让海内外读者更好地了解二十四节气,本报即日起推出“解码二十四节气”栏目,介绍节气相关知识及历史文化内涵,阐释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。

  ——编者

  2月4日,北京冬奥会开幕,恰逢立春节气。开幕式上,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惊艳了世人,尽显中华文化的瑰丽与浪漫。在这场冰雪盛会中,昂扬奋进的奥运精神与温厚悠远的中国气韵交融互映,让人们感受到春意盎然、生机勃发。

  中国古人顺天应时,依据天象、气候、物候的变化,将一年农耕的日子“网格化”,网格里的二十四节气,凝聚着中华民族经天纬地的伟大智慧。

 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,宣告着一年春耕夏耘、秋收冬藏的开始。在农耕时代,立春是庄重的节日,国家要举办祈求农事顺利的仪典。《礼记·月令》记载,立春之日,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,到东郊祭祀春神。回朝后,赏赐群臣,布德令以施惠兆民。打春牛,是与农耕相关的重要节俗。各地守土官率僚属,盛陈卤簿仪仗,抬芒神(春神句芒)、春牛(土制的牛),杂以秧歌、龙灯、高跷、旱船等,迎春于东郊高地。带队长者鞭打春牛,春官诵曰:“一打风调雨顺,二打土肥地喧;三打三阳开泰,四打四季平安;五打五谷丰登,六打六合同春;七打七星高照,八打八节康宁;九打九九归一,十打天下太平。”鞭毕,抬春牛沿地垄缓缓前移,行120步(象征一年十二月),将春牛放置垄顶,守土官执镐向正南“农祥星”方向奋臂刨土,以示农事开始。春牛打碎之后,人们争抢牛头,谓之抢春;又抢春牛腹中糖果,以为一岁的甜蜜。将春牛之土洒于牛圈内,以期牛畜繁衍兴旺。

  “东风吹散梅梢雪,一夜挽回天下春。”立春之际,人们开展多姿多彩的迎春活动,如送春帖、贴春条、戴彩胜等。文人书写文字工丽的春帖子,相互赠送。北宋欧阳修写有春帖子词二十首,其一曰:“气候三阳始,勾萌万物新。雷声初发号,天下已知春。”民间则在炕头贴春条:“春天春日春水流,春草地上放春牛,春花开在春园内,春鸟喜落春树头。”女子用彩色绢或纸剪成小幡、燕、蝶、花朵等形状,戴于头上,以示迎春,统称“彩胜”。

  咬春亦是历史悠久的民间习俗,在立春这天咬食春盘、春饼、萝卜等,有养生之效。宋《岁时广记》引唐《四时宝镜》云:“立春日食萝菔、春饼、生菜,号春盘。”据传,春盘源自汉魏的“五辛盘”,即在盘中盛上五种带有辛辣味的蔬菜,作为凉菜食用。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解释说:“五辛菜,乃元日、立春以葱、蒜、韭、蓼蒿、芥,辛嫩之菜杂和食之,取迎新之意。”食之有调节气血、发散邪气的作用。春饼是用面粉烙制的薄饼,常裹卷萝卜细丝和其他辛味蔬菜共食。清代《燕京岁时记》云:“是日,富家多食春饼,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,曰‘咬春’。谓可以却春困也。”

  “春,蠢也,动而生也。”立春之后,虽然天地间寒意未消,但在冰雪之下,蛰虫逐渐苏醒,鱼儿浮上水面,生机悄然萌发。

  一年之计在于春。春回大地时,开启新一年的奋斗,种下新一年的希望,将追梦的足迹,印满欣欣向荣的中国。

  (施立学为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,宋佳佳为吉林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)

彩神

春节逛街 四成多受访者觉得很多门店更好逛了******

  春节逛街 四成多受访者觉得很多门店更好逛了

  65.5%受访者喜欢逛实体店,但只逛不买现象还有待进一步破解

  这个春节,很多实体店适应消费需求新变化,人气重新旺了起来。你去逛实体店了吗?近日,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(wenjuan.com),对1615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,65.5%的受访者表示还喜欢逛实体店,47.2%的受访者觉得门店“颜值”高了,43.8%的受访者觉得很多门店更好逛了。

  65.5%受访者喜欢逛实体店

  “今年春节假期带娃逛了很多商场,基本上去的是节日氛围浓厚,有展览、有活动的商场。”北京的80后宝妈杨晴(化名)说,大年初五去逛的商场,一进门有个超大的兔子造型让大家拍照,其间还有工作人员穿着逼真的服装,假扮兔子和财神爷跟孩子们互动,“玩得非常开心,顺便逛逛店铺、吃点东西,要不是带着孩子,还会看场电影,约上朋友一家,在一个商场里就能耗上一整天”。

  调查中,65.5%的受访者表示还喜欢逛实体店,27.5%的受访者一般,7.0%的受访者表示不喜欢。

  江西南昌的80后市民凌笑(化名)已经很久不逛实体门店了,“现在很多社群又种草又能直接购买,我也不是很挑衣服,均码的都能穿,所以网购更方便,实体店虽然有试穿体验,但性价比不高”。

  杭州市民李佳(化名)很喜欢逛实体店,但逛的频率比以前低了,“一般小物件网上买方便,周末有时间会去商场逛”。

  北京工商大学国际经管学院国际旅游管理系主任、副教授张运来说,虽然我国网购交易规模呈现连续增长态势,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也逐年上升,但线下销售仍是社会消费品零售的主体。

  跟以前相比,22.8%的受访者逛实体店逛得更多了,56.3%的受访者逛得更少了,20.9%的受访者没什么变化。

  “网购的冲击造成了实体店客流量不足,客单价(每一个顾客平均购买商品的金额——编者注)也在下降。实体店的人力成本、租赁成本比较高,这就使得线下产品的价格没有网上便宜,消费者自然会去网上采购。”张运来说,当下消费者逛实体店的热情还是比较高的,但在实体店购物的热情并不高,一些顾客只逛不买,最主要的原因是消费者能在网上买到质量尚可、价格又便宜的商品。真正需要消费者到实体店购买的,往往是价格稍贵一点,或者网上购买相对有一定风险,需要亲自去判断质量的产品。

  47.2%受访者觉得实体门店“颜值”高了

  凌笑之前做过餐饮、开过店铺,“记得2014年的实体商店里,一楼百货、珠宝,二楼超市,三楼餐饮,顶楼电影院,但现在变化真的太大了,有了很多我没去过的店铺,比如剧本杀馆、儿童绘本馆、大型游乐场等,还有共享儿童遥控汽车、大型游戏机等,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”。

  近年来,周围实体店有哪些变化?调查中,47.2%的受访者觉得门店“颜值”变高了,43.8%的受访者觉得很多店由品牌专柜模式变为主题组合模式,更好逛,41.4%的受访者觉得增加了配送等便利性服务,36.8%的受访者认为线上线下相融合,购物更方便,31.4%的受访者感受到体验式消费项目增多,28.6%的受访者发现注入了科技化元素,21.6%的受访者指出有了休闲、亲子等多元“生活空间”满足不同需求,21.3%的受访者发现服务升级了,开展了更专业的服务(如服装搭配师等),18.8%的受访者觉得实体店车展、沙龙、演出等活动丰富多彩。

  张运来说,现在一些实体店积极转型,进行业态融合,比如把传统零售跟餐饮、影院、超市、书店等整合在一个场所,满足了顾客的多种需求。其次,很多商场在线下举办活动引流,比如开展各种类型的沙龙、新书发布会等。此外,商业实体店的装修装饰不断更新迭代,给消费者塑造了不同场景,带来不一样的体验。“我觉得这3个方面是现在做得比较理想的地方”。

  61.4%受访者建议实体店加大价格促销、积分兑换等优惠力度

  李佳认为,现在线上购物发展势头强劲,线下实体店想要发展得更好,应该跟线上联动。很多实体店在线上有自己的官方旗舰店,但还不够,需要进一步了解消费者需求,全面提升服务质量。

  对于实体店的发展,61.4%的受访者建议加大价格促销、积分兑换等优惠力度,54.2%的受访者建议开展线上“云”服务,线上线下进一步融合,49.0%的受访者建议业态更加丰富,体验更加多元,47.6%的受访者建议重塑价值链条,在专业服务上持续发力,37.8%的受访者建议进一步改进停车、商品配送等便利性服务,34.6%的受访者建议引入新潮品牌,满足个性化需求,31.3%的受访者建议迎合消费潮流,结合自身,科学规划与管理。

  张运来说,实体店要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下功夫,做好线上和线下资源整合。网络有算法推荐,线下商场也可以借助数字化手段,有针对性地向顾客推荐产品或服务。“实体店的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程,包括管理营销等各个环节,如何通过个性化手段吸引更多消费者,是实体店经营者要不断思考的。”

  “餐厅把菜做得更好吃,理发店把头发剪得更好看,这才是刚需。”凌笑认为盲目追求网红店铺,没有维护口碑,最后只会昙花一现。她希望实体店不要太过于追求曝光,要扎扎实实地做好基本工作。“在设计上如果能多一些让孩子们自由玩耍的空间就更好了”。

  张运来说,目前线上销售做得好的企业还是一些互联网企业,而传统企业向互联网转型时,不仅面临技术问题,还有思维方式转变问题。“我们发现大部分实体店的线上转型不是特别成功,反倒网店的线下转型相对做得比较好。很多线下实体店建了网站,但运营得不好,最后基本闲置了。互联网转型不是简单建一个网站、做一个App就能解决问题的,传统企业需要补齐互联网经营上的短板”。

  受访者中00后占29.8%,90后占47.6%,80后占22.6%。一线城市的占31.0%,二线城市的占44.4%,三四线城市的占19.0%,乡镇的占5.6%。

  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王品芝 实习生 肖平华 来源:中国青年报

中国网客户端

国家重点新闻网站,9语种权威发布

彩神地图